首页 > 资讯 > > 正文

上半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创新高 大宗商品供需上扬预示经济回稳

2023-08-16 15:33:09        来源:   东方财富

金融期货市场近年来呈现上新速度加快的趋势,但与海外市场相比仍有提升空间。公募基金对于股指期货市场的参与度不高,应加强公募基金参与股指期货市场的扶持。在股指期货品种上,应开发更多样化的金融期货产品,以便对冲多元化的投资组合风险。股指期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公募基金的风险对冲需求,但市场仍有可提升的空间,创业板、科创板相关的股指期货或可更有助于满足风险对冲需求。

上半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创新高


(资料图)

8月16日,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2023上半年期货市场发展概述》。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我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39.51亿手和262.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71%和1.80%,半年累计成交量创历史新高。

根据美国期货行业协会(FuturesIndustryAssociation,以下简称“FIA”)统计的成交量数据,2023上半年全球期货市场1成交557.82亿手,同比增长44.68%。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占全球期货市场总成交量的7.08%,较2022年上半年占比7.9%下降了0.82个百分点。其中,商品类品种成交量全球占比70.91%,较2022年上半年占比69.07%提高了1.84个百分点。

中国内地期货交易所中,郑商所、大商所、上期所和中金所在全球交易所期货和期权成交量排名中分别位居第6、第8、第9和第25位。上半年全球各类期货期权品种成交量前20位排名中,中国品种在农产品品种中占17席,金属品种中占15席,能源品种中占5席,贵金属品种中占4席,其他品种(包括商品指数、信贷、化肥、航运、住房、通胀、木材、化工产品和天气等各交易所特有、非常规大宗品种)中占前18席。

国内首个航运类期货品种

8月11日消息,证监会近日同意,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全资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上期能源”)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欧洲航线)期货(以下简称“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注册并确定为境内特定品种,并要求上期能源做好各项工作,保障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的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

据上期能源8月11日发布的《关于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市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将于2023年8月18日在上期能源挂盘交易。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的推出将为船公司及相关产业链企业提供运费定价和风险管理工具。一方面,可以帮助货主企业更加精准地管理价格风险,合理制定运输计划,稳定企业生产经营;另一方面,有助于船东企业在稳定生产经营的基础上,提供更为专业、优质、可靠的运输服务,以实现船东和货主之间的共赢目标。与此同时,该期货的推出还能够助力集运市场进一步形成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价格体系。

集装箱运输行业避险需求高

国际航运是世界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2022年统计,海运承载了全球80%以上的商品运输。国际航运市场以干散货运输市场、油轮运输市场和集装箱运输市场三大市场为主,集装箱运输的货物主要是件杂货,基本涵盖除干散货、油品、特殊货物外的所有产品,对国民经济影响深远。据英国研究公司克拉克森统计,2022年全球海运贸易总量为120.27亿吨,其中集装箱运输量为18.6亿吨,占全球海运贸易总量的比例为15.47%。

我国是航运大国,根据《2023年中国航海日公告》,约95%的进出口贸易货物量通过海运完成。2002年至今,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2022年,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中,中国有7个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全球前10,合计为1.96亿TEU(标准箱),占前十大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的比例达到72.9%,其中,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4730万TEU(标准箱),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

航运业是典型的重资产、高风险行业,国际集装箱运价受供求关系、成本因素、全球经济环境、汇率、政治、突发事件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加之运力不可储存,一旦供需发生重大变化,运价也随之出现大幅震荡。长期以来,海运价格水平大幅波动,运价波动给航运产业链企业和外贸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巨大挑战。近年来,尤其是2020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国际航运市场价格波动剧烈,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参与者有强烈的定价和避险需求。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股指期货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显示:

大宗商品市场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大宗商品供求和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高度相关性。作为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能源、矿产、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往往能够预示经济运行的脉动,反映宏观经济的趋势性变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102.3%,虽较上月略有回落,但与二季度均值相比上升约1个百分点。据商务部监测,7月最后一周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为179点,较上月底上涨4.6%。这意味着上游企业信心逐步回暖,下游企业需求持续恢复,供需双侧联动上扬,中国经济稳中向好。

大宗商品供需上扬预示经济回稳

相关政策有力提振了市场信心、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这种信心和活力也传递到大宗商品市场,在能源、矿产、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农产品等重点产品生产、销售等指标上有了明显反映。

供给方面,主要大宗商品生产和流通企业对后市预期乐观,生产供应热情升高。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制约大宗商品生产流通的不稳定因素逐渐消退,供应链快速修复,宏观经济成为影响大宗商品生产和供应的关键变量。年初以来,国内经济运行保持平稳恢复态势,叠加稳增长政策预期增强,各行业市场信心持续恢复。受此影响,大宗商品生产和流通企业积极情绪不断积累,上半年原煤、成品油、粗钢、10种有色金属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9%、17.3%、1.7%和10.8%。重点企业供应热情回升,反映出其对下游需求的乐观态度。

需求方面,大宗商品贸易商和制造业企业受消费复苏和利润增长影响,订货积极性提升。一是下游消费需求稳步恢复,汽车、家电等大件消费快速增长带动上游原材料需求增长。二是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其中基建投资增长10.7%,有力带动了钢材、水泥等商品需求。三是制造业企业利润明显恢复。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上半年利润均增长10%以上。下游制造业利润增长增强了相关企业投资扩产的信心,带动大宗商品需求回暖。

在供需两旺的市场形势下,重点商品价格朝着有利于经济平衡的方向调整。近几年,受新冠疫情、俄乌局势等重大事件影响,主要大宗商品价格经历大起大落。年初以来,主要大宗商品生产向常态回归,需求持续恢复,市场逐步再平衡。从重点商品看,煤炭市场产业利润向下游转移,上下游利润更加均衡;钢材价格、生猪价格在经历一段时期低迷后近期也明显反弹,将带动企业利润回升。

《2023-2028年中国股指期货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由中研普华研究院撰写,本报告对该行业的供需状况、发展现状、行业发展变化等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面对行业的发展挑战、行业的发展建议、行业竞争力,以及行业的投资分析和趋势预测等等。报告还综合了行业的整体发展动态,对行业在产品方面提供了参考建议和具体解决办法。

标签:

热门话题
精彩推荐
今日推荐
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