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钟颐
数字化加速时代,愈发膨胀的个人数据,要如何安放?
近期,部分消费者向中消协反映,自己多年前注册使用了某平台云存储服务,因最近一年多未登录,被平台判定为不活跃用户,云存储的文件被永久删除,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云存储服务公司是否充分履行告知义务?数据保存的安全范围包括哪些?存储的数据删除能否提供找回途径?消费者对此提出了质疑。
删除不活跃用户的数据并非孤例。今年5月,国外某平台更新不活跃账户政策称,如果个人账号超过2年未被使用或登录,该账号及其内容可能被删除。而在游戏行业,类似做法也比较普遍,甚至有用户为此和游戏公司对簿公堂。中消协的调查也发现,多数主流云存储应用程序服务协议中都注明,服务逾期后如不采取续费等措施,数据会被永久删除。这可能出于减轻运营负担的考虑,如网盘业务包括宽带、电费等多种支出,加上盈利模式相对单一,成本压力并不小。
尽管这从商业逻辑上可以理解,但具体到个人感受,“永久删除”未免有些简单粗暴,笔者就曾经历过邮箱被“逾期回收”的遗憾。由于习惯了免费思维,部分用户并未意识到,云存储并不能无限“续杯”。或是舍不得删的照片,或是各类重要文件,存于云端的数据,如果没有事先备份,一清了之无异于“一失万无”。为此,中消协提醒消费者要增强数据安全意识,做到有“备”无患,显然很有必要。于情于理,在这个问题上,服务商和用户之间,还应建立更为良性的契约关系。
给“永久删除”留点余地,需要多一些换位思考:其一,目前网盘以短信通知,很多人容易忽略,应以多种方式有效告知用户,由后者决定数据去留并采取相应措施,这虽然增加了额外工作,服务意识和人情味却得以凸显;其二,正如中消协指出,可以有条件地增加补救措施。比如,某网盘公司明确,存储容量冻结后,用户可免费获得1个月的备份存储权限,其间只要登录即可“解冻”,“有条件”这个前提,也考虑到了服务商的实际情况,并非一味地作道德要求;其三,消费者与服务商的云存储服务协议一般属于格式条款,哪怕是免费服务,对其中的数据风险也应以显著方式提示,不能只是单方面“有言在前”。
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应当看到,云存储虽然具有可扩展性好、调用方便等优点,但真正迈过背后的信任门槛并非易事——在本地存储中,用户具有绝对的数据控制权,而云存储至少在心理层面,给人的安全感似乎还不够。若能多一些善意提醒和“容错”空间,无疑是增进互信、促进双赢之举。正因如此,中消协一方面倡导云存储服务公司通过分类分级划分市场、丰富业务内容,另一方面,对“强制绑定购买扩展容量”、“永久免费服务”变“限时特惠充值”等套路进行监督,更好守护消费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长远来看,关于此事的讨论,还呈现出更为宏观的意义:随着数字文化深度介入日常生活,各类平台如过江之鲫,而有的甚至还会突然消逝,成为“时代的眼泪”,如何妥善保管数据、合理处理网络记忆,是一个无法绕开的核心关切。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