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 正文

从“五一”成绩单看消费复苏成色和前景

2023-05-08 21:05:57        来源:   华夏时报

连平/文

疫情受控后的首个“五一”假期,交出了一份总体符合预期的“消费成绩单”,延续了今年一季度以来消费大幅回升的良好态势。从“五一”各项消费数据来看,我国消费市场既呈现出增长快、结构新、活力足和潜力大等积极特点,但也暴露出需求仍显偏弱、人均消费下降和体验感较差等问题。下一阶段,政策应从提振需求、提高收入和提升体验感等方面着手落实,推动消费持续快速恢复,实现全年既定经济增长目标。

消费成绩单成色足


(资料图片)

今年“五一”消费成绩单成色较足主要体现在各项数据大幅增长和消费结构质量有所提升两个方面。假日消费市场大幅升温表现在旅游、文化娱乐产业的显著复苏和商品销售的快速增长。

令人瞩目的是旅游行业快速恢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携程发布的《2023年五一出游数据报告》显示,“五一”假期国内景区门票票量同比增长9倍,较2019年增长超2倍;根据飞常准数据,截至5月3日17时,“五一”假期国内客运航班日均执行量约13412班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超一成;去哪儿大数据显示,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超疫情前1.9倍;木鸟民宿数据则显示,“五一”假期民宿订单达到疫情前订单的5.17倍。

“五一”长假期间,文化娱乐行业欣欣向荣。截至5月5日,“五一档”总票房合计达16.72亿元,成为“史上最强五一档”,分别较2018年和2019年同期票房增加6.66和1.45亿元。“五一”假期,全国共举办营业性演出3.11万场次,票房收入15.19亿元,观演人数约865.49万人次。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销售表现亮眼。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期间,全国石油制品类和汽车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4.4%和20.9%;服装和化妆品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8.4%和16.5%;通信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20.1%;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13.9%;5月1日当天,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5.6%。线上销售大放异彩。五一假期前三天,支付宝发布数据显示,线上消费额比2022年同期增长200%,比2019年同期增长70%;美团发布数据显示,全国生活服务业线上日均消费规模较2019年同期增长133%。第五届“双品网购节”前六日(4月28日至5月3日),全国网络零售额2715.9亿元,同比增长15.9%。

看消费,不仅要看数字,更要看结构。今年“五一”假期,消费升级加快推进。一是数字化旅游人气高。随着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不断提速,新技术和旅游业正进一步加速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新兴旅游消费业态不断“破圈”。各地为了满足民众的旅游消费升级诉求,积极挖掘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文旅活动。二是旅游群体年轻化趋势愈发显著。马蜂窝大数据对出游人群进行了分析,“五一”出行的游客中,80后和90后占比增至75%,较春节假期增长4%。同程大数据显示,在2023年“五一”假期的出游人群中,学生群体占比显著提升,以机票订单为例,该群体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25%左右提升至今年的30%左右。三是奢侈品消费增长比较快,绿色节能商品网上走俏,健康消费成为新潮流。

亮眼成绩背后犹存隐忧

尽管大部分消费数据都表现不错,但也有部分数据不尽如人意。旅游收入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增长不到1%;虽然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各项数据都创下近年来新高,但人均旅游消费却较疫情前有所下降。“五一”假期人均旅游消费较2019年下降100元左右;“五一”期间的人均消费也较2019年下降了15.5%。旅游业的全面复苏依然面临着挑战和压力。

那为什么会出现游收入增长较慢且人均旅游消费下降的现象呢?究其原因,一是近年来旅游市场管理更加规范,且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交通、住宿和门票等费用较疫情前有所下降,宰客现象减少;二是短途旅游和省内游占据了出行人数中相当大的比例,旅游支出相对不大;三是目前中老年旅游群体尚未完全恢复。相比年轻人,中老年群体才是消费的主力军;四是三年疫情导致大部分工薪阶层受到严重影响,收入普遍不增反降,防御性储蓄意识提升,对消费支出更加谨慎和理性;五是在预算有限的背景下,经济实惠成了选择的首要因素。从今年五一出行的热门景区来看,以淄博、泰山、长城等传统热门景点和城市为代表的实惠型旅游异常火爆,而以迪士尼和环球影城为代表的高门票、高消费景区热度却在下降。

消费回升前景可期

当前,随着经济稳步恢复,就业市场逐步改善,居民收入状况逐步好转,服务消费持续恢复,餐饮消费加快推进,地产销售继续回暖以及汽车销售改善带动整体消费需求得到有力释放,叠加低基数,消费增速有望继续回升,下半年增速可能进一步加快。对于国内旅游市场,行业内有一句俗话:春节看人气,五一看流量,暑期和“十一”看效益。今年“五一”前,各地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和保障服务,游客此前压抑的需求爆发,上述因素让“五一”假期客流超出预期。但是旅游业的整体恢复不仅要看节假日,还要看非节假日的水平。此外,虽然市场端需求旺盛,但疫情影响短期内无法快速消退,整个旅游业产业链的恢复仍需一定时间。

下一阶段,为了进一步巩固内需回升态势,促消费政策需从保障就业、提高收入、提升消费需求、继续加大对服务性行业纾困和改善房地产市场销售环境等方面落到实处,具体从五个方面着手。继续推行汽车购置税减免、地方购车补贴、降低车贷利率和以旧换新政策。鼓励和支持平台经济,带动线上消费和新消费。对服务性行业给予有效支持,对商家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延长缴税和还贷期限;对顾客设计相关金融优惠活动,如消费返利、满减折扣,优惠观影和加油以及旅游消费抵扣等。加大消费券发放和优惠力度,扩大适用范围。继续做好中小企业在疫情后期的纾困工作;对于遭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企业,可考虑出台临时性的员工工资补贴政策,将部分财政资源适当地用于企业员工薪酬保持方面;多措并举保障就业和增加收入,鼓励灵活就业并提供社会保障。

(作者为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程凯

标签:

热门话题
精彩推荐
今日推荐
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