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区创建工作,不断增强辖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西城区广内街道结合“双提升”工程,以持续提升辖区环境品质和整体治理效能为切入点,开展“老旧小区混杂线路、无牌临牌电动车治理双项行动”。坚决预防和遏制电线线路混杂、无牌临牌电动车上路带来的消防、交通等安全隐患,创新工作方法促进整治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全心全意服务地区居民,推动全国文明典范城区创建工作落实落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NO.1
老旧小区混杂线路专项治理行动
一
高度重视,全面部署
广内街道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开展专题研究、统筹指挥调度、层层传达部署,强化组织领导。3月2日街道组织召开专项行动专题会,全面部署老旧小区混杂线路专项治理行动工作任务,明晰工作目标,明确任务分工,并指出具体工作要求。会后,各部门、各社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按照职责分工迅速行动,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展开、全面推进。
二
强化责任,细致走访
街道处级领导包社区、机关干部包管片、社区工作者包楼(院),压实、明确各方责任。通过认真巡查、细致走访等方式,认真检查老旧小区电线杆之间、外楼面混杂线路情况。以科室对接社区、社区对接管片的方式,将具体责任落实到人,并将小区内混杂线路情况落实点位,登记台账,为后续精准治理老旧小区混杂线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
集中攻坚,因“区”制宜
西便门东里14号楼东侧治理后
长椿里小区2-3楼治理中
长椿里小区2-3楼治理后
广内街道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对西便门东里、三庙、槐柏树街南里等老旧小区进行深入勘查,注重解决老旧小区混杂线路问题实效。城市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就现场楼体线路总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为坚决预防和遏制电线线路安全隐患,工作人员队伍结合各社区所上报台账,仔细核对信息,以最快效率做好人、物、方案等准备工作。针对不同老旧小区不同线路问题,工作人员队伍采取因“区”制宜的思路,形成老旧小区高效治理机制,全力保障广内街道居民用电安全。
四
精准发力,高效治理
街道联合蓟城山水,结合排查实际情况,将槐柏树街南里1号楼作为首要治理楼宇。因1号楼的线路存在十分严重的脱落隐患,针对特殊情况,街道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维修师傅针对楼宇实际情况,在保障居民安全、正常用电的前提下,以消除居民用电隐患、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品质为目的,对试点楼宇间的架空线及外墙面线进行了系统化梳理,精准化将存在脱落隐患的线路进行捆扎,高效将外楼面混乱电线进行拉直梳理,并将相关失管线路登记入账落实责任人,切实解决老旧小区混杂线路问题。截至目前,广内街道已完成治理老旧小区混杂线路点位24处,治理混乱电线长度约1200m。
NO.2
无牌临牌电动车集中整治专项行动
一
集中摸排清理
引导居民自觉有序停放
近日,广内街道各社区全面对辖区车棚进行摸排清理,针对车棚内存在的车辆乱停乱放、僵尸车占位、卫生状况差等情况,各社区纷纷展开集中治理行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齐心协力,对车棚内电动车、自行车停放位置进行重新规划,清理打扫车棚内堆放的垃圾,提高车棚空间利用率的同时,清除消防安全隐患。下一步,各社区将采取定时定期巡查的方式,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各类问题,持续巩固车棚集中治理行动工作成效。此外,还将号召社区党员、志愿者对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进行劝阻,号召社区居民共同维护整洁、有序的停车环境。
二
逐一张贴告知书
建立临牌无牌电动车工作台账
广内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全面对辖区无牌临牌电动车数量、情况进行全面摸排,社区工作人员仔细巡查每个角落,针对安全隐患较大的无牌、临牌电动车进行了全面摸排,将车辆类型、停放位置等信息逐一登记,形成《广内地区临牌、无牌电动车工作台账》,并对照工作台账联合广安门交通大队印发《告知书》,针对台账上的无牌、临牌电动车进行逐一张贴,确保车辆使用人了解相关政策法规。截至目前,广内街道已对辖区内18个社区开展排查,累计张贴相关提示单共计630余张。
三
施划停放区域
停车有位更有序
近日,广内街道结合实际,在需求量大的点位和人流量较多的槐柏树后街、长椿街、三庙街、广义街、广安门北街、宣西大街东段等10块区域合理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位127处,引导辖区居民停车入位,规范停车秩序。此外,针对辖区主次干道违规停放的“僵尸车”进行集中清理,截至目前已清理废旧自行车电动车27辆、废旧三轮四轮车9辆,张贴挪车提示单15张。
下一步,街道将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区创建和“双提升”工程工作要求,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混杂线路、无牌临牌电动车双项治理工作,不断梳理、创新工作方法形成长效机制,坚决预防和遏制老旧小区混杂线路、无牌临牌电动车上路带来的安全隐患,切实保障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不断提升居民居住环境品质,全力推动全国文明典范城区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记者颜葵;来源:广内街道)